三国时期,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分天下,三人中以刘备素有贤名著称,至于这贤名真假,则见仁见智。
不知大家是否[]思考过这样一[]个问题:世人[]常称曹操为奸[]雄,而刘备则[]以仁德著称,[]但两人对待养[]子的态度却大[]相径庭。曹操[]有三个养子,[]均受到他的礼[]遇和重用,即[]便有些养子并[]不完全听从他[]的命令,他也[]并未过分追究[]。反观刘备,[]他仅有一个养[]子,亲手抚养[]长大,最终却[]将其处死。
提到刘备,很[]多人都会想到[]他的儿子刘禅[],即蜀汉后主[]“阿斗”。但[]实际上,在刘[]禅出生之前,[]以为自己无子[]的刘备已经收[]养了罗侯寇氏[]之子、长沙郡[]刘姓人家的外[]甥为子,并为[]其取名刘封。[]
众所周知,刘[]禅被后世视为[]“扶不起的阿[]斗”,而他的[]养兄刘封却是[]个难得的人才[]。刘封自幼习[]武,性格刚猛[],力大无穷,[]二十出头便随[]赵云、张飞征[]战西川,屡建[]奇功。
建安二十三年[](218年)[],刘备与曹操[]对峙,他未亲[]自出战,而是[]派遣刘封前往[]挑战。曹操因[]此怒斥刘备,[]并召其武艺高[]强的儿子曹彰[]前来应战。然[]而,曹彰未到[],曹操便已撤[]军,足见刘封[]之勇猛让曹操[]也感到忌惮。[]
刘封虽强,但[]他的实力却成[]了他的“原罪[]”,最终引起[]了诸葛亮和刘[]备的杀心。许[]多人认为刘封[]之死是因为害[]死了关羽,但[]事实并非如此[]简单。
建安二十四年[](219年)[],关羽围攻襄[]樊时多次请求[]刘封和孟达派[]兵援助,但二[]人以新占上庸[]三郡不稳为由[]拒绝,导致关[]羽战败身亡。[]此事让刘备对[]刘封心生不满[],但并未立即[]处罚。次年,[]刘封与孟达不[]和,抢占孟达[]乐队,导致孟[]达恐惧刘备治[]罪,最终投降[]曹魏。刘封的[]行为让刘备失[]去了一员大将[],更加深了他[]的不满。
孟达投降后,[]曹丕派他夺取[]东三郡,并写[]信劝刘封投降[]。刘封拒绝投[]降,但此时刘[]备已对他的忠[]诚度产生怀疑[]。后来,刘封[]被孟达击败,[]逃回成都。刘[]备借此机会,[]责备他不救关[]羽和欺凌孟达[]之罪,并在诸[]葛亮的劝说下[]决定处死刘封[]。诸葛亮认为[]刘封刚烈勇猛[],刘备死后恐[]无人能驾驭他[],为了刘禅的[]将来考虑,必[]须除掉刘封。[]
最终,刘备赐[]刘封自尽。刘[]封在临死前叹[]息道:“我后[]悔不听孟子度[]的话。”刘备[]在赐死刘封后[]也表现出悲伤[]之情,但这份[]悲伤中究竟有[]几分真情几分[]假意,则无从[]得知。
刘备和关羽那可是拜把子的交情,关羽死了以后,他为何不第一时间就治罪刘封,而是等到刘封不断犯错之后,他再抓住所有的把柄向刘封问罪?况且,就算刘封有罪,他犯的是死罪吗?恐怕还是诸葛亮的话提醒了他,不为现在而为将来,强势能干的刘封是非除不可啊!
评论区